What we share today, we inherit tomorrow.👇🏼

當今時代,科技與知識的快速發展讓人們把「一切皆有可能」掛在嘴邊。這種口號令人產生一種人類無所不能的錯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人不是神,永不可能全知全能。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謙虛,更是存在論上的事實。人的存在是結構性地有限的——我們的時間有限,終有一死;我們的空間有限,無法同時在兩處存在;我們的理性有限,所能理解與認識的,不過整體中極其微小的一隅。我們不僅「現在還不知道」,而是「本質上無法知道一切」。

即便人工智能涌現,即使AI未來可能全面超越人類,它依然無法超脫結構性有限的本質。無論人工智能如何自我感知與演化,它仍然受限於時空與邏輯的結構,無法達到全知全能的狀態。人工智能或許能在某些領域超越人類的理解與能力,但它無法突破存在的根本限制。

真正的無知,不是信仰神,而是那種無知導致的傲慢,認為人(或人的造物)可以成為神。而宗教與信仰,正是對這種傲慢的節制,是對超然與無限之存在的承認,是一種理性無法僭越的謙卑。

人類個體不是孤立的存在,時間上,個體生命的意義並非出於其瞬間的獨立存在,而是以歷史和文化的連續性為基礎的,人的意義不是單純的來過,而是作為整體意義的一部分,承前啟後地來過;空間上,一個人的存在對整體來說微不足道,但整體的意義依然由萬千個體所集成。傳統的力量正是在這些看似微小的個體行為中得以延伸,無論是在宗教、文化還是道德規範的維護上,總有人始終不斷為秩序和價值的守護默默付出。

如果有一些人選擇守護秩序,他們的行為無論對現世的影響多麼微小,都在歷史的長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選擇的本質,正是傳統主義的回歸。傳統主義強調人類社會必須在深知有限性的基礎上,謙卑地接受現實的條件,秉持對秩序、對神的敬畏,並遵循那些源於過往智慧的規範。

這種對秩序的堅守並非一時的選擇,而是對人類無知與有限的深刻認識。每一個個體的選擇,都不過是這場關於秩序與信仰的長期實踐的一部分。而即便是最微小的行為,也無法忽視其在整體秩序中的作用。真正的力量來自對無知的認識和對信仰的謙卑,這正是守護秩序的根本動力。

如果有一些人選擇守護秩序,這些人的行為無論對現世的影響大小,無論是默默無聞還是引領一時的風潮,抑或其遺產在未來的時代中得以傳承,都在加強「秩序不滅」的事實。這也正是我保守主義思想的一部分。

每個時代的衝突、每次信仰的失落,甚至每一個時代的所謂進步和改變,最終都會回歸到一個事實:秩序,無論如何變化,始終不會滅亡。正如歷史上每一次的迷失,最終都會被新的光明所取代,這也是我們作為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賦予的使命。

人類不是因為某一個人的失敗或頓悟而發生變化,這不過是無數個體在這場歷史長流中某一刻的個人選擇。個體的存在與行為,雖然在時空的切片內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們匯集起來以後,既成就了歷史,也塑造著未來。

然而,人的高貴,並不來自他自身,而是來自他所置身的神聖秩序。唯有在秩序之中,在信仰所揭示的神聖法則之下,人才能找到真正的位置,擁有真正的尊嚴。否則,人不過是一介渺小的偶然,沉溺於虛妄與狂妄之中。

跪下來,承認自身的有限,服膺秩序,認識神聖——這不是卑微的降伏,而是對尊嚴的確認,是人類不墮、文明不朽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