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對川普關稅政策的反制,川普政府已啟動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行動,本輪加稅以後對華稅率飆升至145%,筆者在之前的文章分析川普加稅的初衷更多是對國內政治環境的肅清和戰後秩序的重整,並非針對中國,但隨著部分國家開始對川普服軟配合,顯示川普重整秩序已經初見成效。因此,這一輪單獨對華加稅,顯然已經超出了當時的情境範圍,有必要重開一文,另行分析。
開門見山,我認為這一動作意味著:
- 第一,這不是為談判創造更大的籌碼,而是最後通牒,如果中國不立即服軟,川普會放棄協商整合的思路,轉而進行結構性對抗;
- 第二,結構性對抗旨在剝奪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壓縮其參與空間,世界工廠將不復存在。
事實上,中國過去三十年的崛起,仰賴「廉價中國人」的經濟模式,以中國人的「勤勞與高效」包裝「低人權、低工資、低環保成本、低資訊透明度」的廉價本質,將兩代中國人的血汗化為全球菁英的財富紅利。這種模式一旦崩斷,將如斷崖般毀滅中共的經濟根基。
經濟命脈的斷裂危機
中國工業不僅依賴出口,更依賴西方的「市場需求 + 技術授權 + 金融支持」三位一體的支持。川普的政策正在有系統地切斷這三條生命線。
應對這場危機,中共首先會尋求外交突破來爭取喘息空間。與歐洲談判,試圖拉攏德國、法國以對抗美國單邊主義;加深與俄羅斯的合作,鞏固後方;拉近東南亞國家,穩住區域市場。然而,這些努力困難重重:歐洲戒心日重,俄美很可能隨俄烏停戰而停止敵對,東南亞國家搖擺不定。多數國家受制於美國關稅,難以配合中共。若外交無果,中國的戰略空間將被擠壓至絕境。
當這一切構成事實,便意味著中國再也無法透過「拖延戰術」換取空間。在WTO時代,中共習慣以「談判 + 拖延 + 讓利」的方式應付WTO官僚體系,兌現承諾屢打折扣,但川普式的直接封殺策略,讓這一套路徹底破產。
更關鍵的是,此次脫鉤不僅針對中國直輸美國的產品,還涵蓋所有經由第三國轉口的通路。這是一種全面「圍堵-鎖死」式的制裁結構,逼迫中共,要麼接受衰退的命數,要麼鋌而走險。
絕境下的孤注一擲
當外交突破無望,經濟崩潰將剝奪中共的統治基礎,內部改革緩不濟急,軍事行動成為最後的手段。一旦拖下去,隨著產能內卷、失業爆發、原材料斷鏈、外資撤離,中國將迅速陷入系統性崩潰。一方面,戰爭能力隨產能流失而縮減;另一方面,增長帶來的統治合法性被連根拔起。
此時軍事行動成為最後的手段:
- 轉移內部壓力,將工業產能轉為戰爭能力,緩解崩潰壓力;
- 通過局部衝突凍結國際壓力,逼迫和談;
- 打亂美國聯盟體系的節奏,試探其決心;
表面上看似乎是「以戰止敗」的應急之策,卻也暗合中共的深遠佈局。中共長期蟄伏「韜光養晦」,靜待重塑地緣格局的時機,如今迫於經濟與外交的絕境,提前掀開底牌,乾脆放手一搏。
西太平洋的戰火焦點
這是一個關鍵問題。西太平洋因其地緣敏感性,成為中共軍事行動的首選舞台。中共歷來精於「有限衝突」與「模糊戰線」,不太可能直接向美軍主力開火,更可能採取以下形式:
- 台灣周邊「軍事封控」,因其戰略必然性,封鎖台灣、不進攻、不登陸,牽制美國,營造圍台打援的戰術前提;
- 南海「打援」,即牽制美國援軍,因其地緣核心地位,通過與菲律賓的爭端,既試探美菲同盟的決心、又製造南海水道的緊張氣氛攪亂日韓,動搖第一島鏈,牽制印太戰略的部署。
結語:懸崖邊緣的抉择時刻
川普的關稅重錘敲碎了中國的經濟底牌,外交破局讓中共陷入空前孤立。西太平洋風起雲湧,變幻莫測,最終結局並非註定——無論是妥協、僵持,還是更激烈的對抗,全球秩序的下一幕,就交給命運女神來決斷吧。